新能源英才班赴广州能源研究所进行暑期课程学习

发布时间:2025-07-17

76日至10日,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新能源英才班部分同学在副主任胡茂彬、班主任袁小平、教学秘书葛晶老师带领下,怀揣着对新能源前沿科技的浓厚兴趣,南下广州,走进了我国能源研究的重要阵地——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能所”),圆满完成了为期四天的《新能源利用技术前沿》课程学习之旅。这次沉浸式的学习,将课堂延伸至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最前沿,让同学们得以零距离接触尖端科研动态与工程实践。

此次前沿课程精心设计,内容紧扣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与发展脉搏,系统覆盖了当前新能源领域备受瞩目的几大方向。广能所人事教育处教育主管张韵老师热情接待了师生,介绍了课程安排和课程要求,希望同学们学有所得。

77日的课程聚焦生物质能源。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生物质资源从原料特性到高效转化利用的全链条技术进展。广能所亓伟、罗文和张宇老师详细讲解了生物质能转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挑战、最新工艺突破以及未来产业化应用的广阔前景,使大家对这种古老又常新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有了更深刻、更前沿的认知。

随后两天的学习重心转向了被誉为“未来能源”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7月8日全天以及9日上午,龙臻、臧小亚老师带领同学们系统探索了这一沉睡于深海和冻土中的巨大能源宝库。课程内容不仅涵盖了可燃冰的基本性质与赋存状态,更着重剖析了其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难点、安全高效的储运方案,以及开采利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环境影响与应对策略。同学们被这一领域蕴含的巨大潜力与科技挑战深深吸引,对科学家们攻坚克难的探索精神深感敬佩。

课程的最后阶段,9日下午至10日上午,主题转向了支撑未来能源体系稳定的关键环节——储能技术与地热能开发。在储能部分,李华山、宋文吉老师全面介绍了包括广义储能与新型储能(如储冷,抽水储能等)、电化学储能关键技术(如移动式/便携式锂电池修复系统)以及火储联调等多种技术路径的最新研究进展、性能比较与实际应用场景。紧接着,课程深入探讨了地热能这一清洁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同学们学习了地热资源评估、高效开采技术、地热发电与直接利用的关键工艺,以及地热能开发利用中的工程实践案例与面临的科学问题。这两大专题的学习,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储能技术对于消纳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如风、光)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地热能作为基荷能源的独特价值。

整个学习过程远不止于课堂讲授。在广能所这座科研殿堂里,同学们获得了难得的亲身体验机会。大家步入拥有先进仪器设备的能源实验室,近距离观察了正在进行的前沿研究项目,参观了科研项目示范现场。研究所内浓厚的科研氛围、专家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究的使命感,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科教融合、所系结合”的模式,真正实现了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的无缝对接,使书本上的知识变得立体而生动。

课程最后还进行了座谈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收获,让同学们本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本次《新能源利用技术前沿》课程的成功开课,不仅为新能源英才班的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也进一步夯实了学校与广能所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方面的坚实基础,是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实践。通过将课堂搬到科研一线,有助于同学们开拓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解决复杂能源科技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新能源战略输送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前沿洞察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2023级本科班  陈辉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