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和5月3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智慧教授和厦门大学尤延铖教授分别以线上方式作客我校“2022工程科学论坛”,为我院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近代力学系李祝飞副教授主持。
28日下午,王智慧教授以“高超声速流动与传热的模型理论探索”为题,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丰富而精彩的学术报告。他首先回忆了自己曾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美好生活,一下子拉近了与同学之间的距离,随后以流动物理相似性的视角,系统回顾和梳理了在高超声速流动及气动加热方面的一些模型理论探索。他说,目前,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实验技术和计算方法不断取得进展,但相关流动与传热的理论体系发展却相对滞后,特别是关于稀薄非平衡和粘性干扰流动相似律的缺失,可能造成飞行试验、地面试验和数值模拟之间相互无法对比校验的难题。他指出,在不同类型流动或不同物理化学效应之间,存在广义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建立不同问题之间的比拟、映射或等效关系,进而提出复杂问题的近似求解方案,并详细介绍了非平衡边界层等效模型、振动-化学非平衡流动比拟等理论前沿。
交流提问环节,线上或线下参与报告的同学们同王智慧教授就流动相似性等问题进行了更加细致深入的讨论。本次报告还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了实时直播。
王智慧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2006年本科毕业于我校近代力学系,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师从童秉纲院士。主要从事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稀薄气体动力学和高温气体动力学研究。研究工作侧重于从航天工程实际问题抽象出科学问题,并进行物理机制分析和近似数学求解,多项研究成果在航天工程单位得到应用。曾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Springer Theses Prize、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目前担任《计算力学学报》编委、《力学进展》青年编委及力学学会“理性力学和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委会委员。
31日下午,厦门大学尤延铖教授以“弯曲激波高阶理论及其乘波应用”为题,为我院师生进行了线上学术报告,同时,报告会以腾讯视频和线下观看直播的方式进行。
在报告开始前,副校长罗喜胜教授向尤延铖教授表示欢迎以及对开展学术交流和探讨的期待。
尤延铖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以弯曲激波为切入点,可以建立激波曲率和波前波后气动参数高阶导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基于弯曲流线特征线法的逆向气动设计,并将之应用于高超声速外流乘波体、内乘波进气道以及内外流一体化“双乘波”构型设计,相关设计方法已得到地面风洞与飞行演示试验的共同验证。
在交流提问环节,与会学生们同尤延铖教授围绕弯曲激波的相关理论和应用进行了更加细致深入的讨论。
尤延铖教授现为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长期从事气体动力学理论、超声速进气道设计、飞/发一体化布局设计等方面国防应用基础研究,服务了国防科技的创新发展。先后获“兴洲”冲压发动机奖、第十六届福建青年科技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以上两场报告会分别为2022年工程科学论坛第9期和第10期报告,由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支持。
(近代力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