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应用力学强基班以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发挥力学学科基础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特点,为国家培养能够应用基础科学理论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力学类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
钱学森先生塑像
工程科学学院现有教授6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长江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26人。工程科学学院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共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3项、主持安徽省精品课程3门、5人评获安徽省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秉承与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传统,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合作创办了“钱学森力学英才班”,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力学与工程技术人才,成为科教、国防等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其中13人成为两院院士,10人当选科技将军。自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以来,力学学科获得者共79名,其中12名毕业于本专业,占全国总人数15.2%。2011-2017年,我校力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共有14名获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占总数约15%,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亦居于领先地位。
在近代力学系工作和学习过的院士,其中毕业生包括白以龙、吴有生、徐建中、杜善义、范维澄、
杨秀敏、王自强、刘连元、任辉启、陈学东、刘合、陆夕云、汤超
强基计划专业本研衔接情况
力学学科目前主要设置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工程力学3个二级学科,在高速空气动力学、非定常流和涡运动、现代光测力学、杂交和非协调有限元、应力波理论、材料与冲击动力学等方面具有长期积累。近年来,通过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既巩固了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这些传统重点二级学科的优势地位,又开辟了材料力学和材料设计、生物工程力学、微机电力学、工程安全与防护技术等新兴交叉学科方向,学科群体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逐步形成了学术氛围浓郁、综合实力突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力学学科。“力学和材料设计”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建设交叉学科。
学科带头人
理论与应用力学:力学攀登者
核工程与核技术: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和“人造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