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19级本科生更好的选择专业,规划未来发展,5月27日下午,工程科学学院通过“zoom”线上云视频会议平台举办学长讲坛暨知名校友报告会。会议邀请了0005校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俊教授,0809校友、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博士后邓磊博士,9613校友、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郝勇研究员,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校友、英国奥雅纳公司中国区消防风险与城市韧性部总监孙晓乾博士与同学们分享学习经验。工程科学学院2019级全体本科生、部分家长和感兴趣同学300余人参加了线上报告会。报告会由工程科学学院副院长张世武教授主持。
执行院长吴恒安教授在致辞中说,这几位青年校友虽然走出校门时间不长,但他们均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非常欢迎他们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为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学习和工作的宝贵经验。希望同学们能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有所收获。
随后,张俊教授以《临近空间高超飞行的多尺度计算与数据驱动探索》为题,邓磊博士以《如何成为跨学科的系统型栋梁人才》为题,郝勇博士以《工程热物理与能源系统的未来》为题,孙晓乾博士以《用工程方法塑造美好城市》为题,分别做了非常精彩的报告,为同学们展示了工程科学广阔的应用舞台和发展前景。
四位年轻的学长用通俗易懂的科普方法介绍了自己目前研究的前沿课题,并结合自身求学、开展科研工作的经历,向同学们讲述了个人之所以能在行业取得一定成绩,完全得益于在我校工程科学学院求学期间打下的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相对宽泛的专业知识。他们寄语正处于专业选择之际的2019级大一学生,专业选择一定要以兴趣为导向,无论最后选择什么专业,本科阶段要侧重的是“夯实基础、开拓视野”,研究生阶段要侧重“深度研究、富有前瞻”,工作选择则应该侧重“行业把握”。
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在平台上踊跃提问,积极与四位学长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学长们也一一给予耐心解答。
张俊教授为海外引进高层次青年人才,从事多尺度流体力学研究,包括临近空间稀薄气体动力学和复杂多相流动的多尺度计算与数据驱动建模等,在流体领域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邓磊博士从事芯片架构、类脑计算、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入选2019年《MIT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榜单,作为设计负责人的研究成果“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发表于Nature封面,系中国在人工智能和芯片两大领域的首篇该杂志论文,入选2019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郝勇研究员为海外引进高层次青年人才,博士毕业于加州理工,现为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副主任,研究领域为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制氢、化石能源与太阳能互补利用、分布式供能、燃料电池等。孙晓乾博士先后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研究领域涉及建筑防火与生命安全设计、区域火灾风险、城市防灾与韧性设计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消防性能化设计、雄安新区启动区城市韧性设计与评估等多个国内大型项目的防灾和火灾风险评估工作。
本次报告会为同学们提供了与工程科学领域优秀学长进行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工程科学领域前沿动态,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提升并拓展学术视野,也为处于专业选择迷茫期的同学指点迷津,提供指导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