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号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崔向群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刘文清院士在教三楼3B103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分别作了题为“大型天文光学望远镜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环境监测领域的光谱学技术发展”的学术报告。约两百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崔向群院士首先介绍了国际天文光学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列举了世界前沿的多项天文望远镜技术,提出了当今天文观测设备的发展趋势包括更高的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更大的视场以及更大的观测口径。随后她详细介绍了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 LAMOST应用主动光学技术控制反射改正板,突破了常规望远镜大视场和大口径不能兼得的瓶颈,并通过焦面上的四千根光纤和多台光谱仪获取遥远天体的光谱,使其成为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大口径大视场天文望远镜,将我国天文望远镜研制水平推进到国际前沿,为研制下一代极大口径望远镜创造了条件。崔院士指出,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不断提升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另一方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一步延伸到了引力波、宇宙射线和暗物质领域,需要建造10米口径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以及一批有特色的天文光学望远镜,尽快缩小我国地面光学天文装置与国际的差距。崔院士激情澎湃的讲座赢得了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崔院士对未知世界、对知识的无限渴求,对工作的满腔热忱也深深的震撼了同学们的内心。
刘文清院士从环境污染现场监测技术的需求背景出发,结合我国大气污染格局和特征的实际情况,指出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但国产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中还存在着自动化程度较低、部分关键元器件仍受制于人等问题。刘文清院士长期致力于空气质量监测,把光谱学技术成功应用于环境监测,开展了环境光学监测技术方法创新研究,研发了系列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系统集成了大气污染立体监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拓了我国环境光学监测技术新领域。最后,刘文清院士立足国家环境战略,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盼,我国环境监测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要秉承自主创新的理念,结合我国国情,探寻最适合的监测技术和手段。
会后老师和同学们分别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问题与两位院士做了进一步的交流探讨,现场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本次报告会拓宽了师生们在大型天文光学望远镜与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国际视野,让听众了解到国际前沿的科学进展,更加激发了青年师生们的科研兴趣。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