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少年,少年的经历直接关系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对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习近平15岁插科下乡,22岁下乡归来,七年的知青岁月恰恰是他从青春懵懂到成熟稳定的重要过渡时期。曾任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1975年采访过习近平的曹谷溪说:“陕北七年是习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看到了习近平同志的成长经历,看到了他吃苦耐劳、心系群众、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优秀品质,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也为他能有这样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而羡慕、高兴!
七年中,习近平始终坚持“为群众做实事”的根本宗旨,“敢说敢做敢担当”,“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在梁家河做村支书,不负重托,也明智果断,得到了梁家河所有的爱戴和拥护。书中梁家河村民石春阳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近平刚当村支书,上级给村里分派了一批救济粮,大家都很高兴,但是粮食分配的时候有了问题。那时候条件都艰苦,大家都想多分点。村里开会,大家争论不下。近平就说:“都别嚷了。咱们现在就到各家各户去看,究竟谁有多少粮食,都看得清清楚楚。谁该多分,谁该少分,不就一目了然了吗?”然后,大家有挨家挨户去清查粮食存储情况,记录在案。最后,再根据记录的实际情况统一分配。分粮食这件小事,就体现了习近平冷静果断的处事方式。按需分配,公平公正,大家都没有意见,也从心里敬服新上任的村支书。习近平做村支书,一碗水端得平,又切实为大家办实事,一心以群众利益为先,是老百姓口里心里的好支书。
学习使人进步,七年中,习近平一直持续不断地以知识武装自己。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另外两个与习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队的知青赵华安、张春富也说:“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能力素质是经过不断学习思考积淀形成的。知青雷平生回忆道:“有时候,我半夜醒来,发现近平还在看书,就问:近平,你怎么还不睡呀?他总是说:再看一会儿。”村民梁玉明感慨:“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开过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农村知青生活,白天劳动强度大,人已经很疲劳,每天吃得也不好,尤其是当上村支书后又要操心村子里的事,但青年习近平总能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总书记与青年学生座谈时曾讲过“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故事,令人动容。在物质生活、信息获取手段都已极大丰富的今天,很多人都有学习乏力、思维懒惰的坏习惯,对比总书记当年在生活清苦的条件下仍能自觉做到学习刻苦、思想艰苦,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反思检讨,看看学习上是否太过放松、思想上是否太过安逸,自觉重整行装再出发。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周围,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当前要努力学习,勤奋科研,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工程科学学院5系2016级博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