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了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紧跟我党的步伐。我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态,认真读完了中央党校整理的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完之后,我深深地被习近平同志当年的事迹所折服,对他刻苦努力,关心群众,苦读古籍的精神深深敬佩,也激励着我奋力前行。
孟子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而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则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梁家河七年艰苦历练的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是我们当代青年树立正确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
每一个群众的困难,习近平同志一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年的梁家河村,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作为一个本身资源也不多的人,要帮助一个看起来更需要帮助的老汉,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秉持着人间的真情,将自己的大部分的粮票物资给予了一个声称是自己父亲旧部的老汉,没有去细细追问事情的来龙去脉,甚至事情到底是否是真实的。在别人眼里发生的种种猜疑,都被他心中温暖的春风一一吹去,他只知道眼前这个人比他更需要帮助,他只认定这是与他最为亲密的人民群众。他一心为民,无论年长年幼,无论富贵贫穷,无论潮起潮落,人民都始终在他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上。
学习对于一个优秀的人而言,是一辈子的习惯,一辈子需要努力做好的重要的事情。他之所以能对治国理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把握好命脉,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是跟他一直以来通过学习开拓的眼界和思想分不开的。即使在下乡做知青时期,他也从未放下学习,从未丢掉一丝丝对学习的热情。白天干活,晚上还挑灯夜读,那是对社会问题孜孜不倦地探索,真正为中国的明天规划蓝图。也正是在这七年时间一直坚持的良好的习惯,让他上了大学也继续广泛的阅读书籍,了解了经济学的知识,为以后的执政,为人民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在现在各个科学的单领域研究都做得很深,需要交叉学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的时代,更不能拘泥、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绝对不能对交叉的课程产生抵触情绪,“不需要掌握的就不学”的思想要不得。只有广泛地阅读和思考,同时“术业有专攻”,才能成为一流的人才,成为将来社会上的脊梁。
要做好服务工作,还必须联系群众。要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去了解他们,和他们一起共事。要知道他们的需求,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帮助他们做事。对于我们每一个当下的青年,更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去贴近人民,了解群众需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我们当代的优秀青年都怀一颗善心,有服务群众的意识,才能一起构建。
(工程科学学院13系2014级本科班顾才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