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学论坛之“喷墨打印中的液滴动力学”及“Turbulent transport to the extreme: from geophysical turbulence to porous media”成功举办

时间:2024-03-26浏览:10


2024321日下午,工程科学论坛之“喷墨打印中的液滴动力学 ”报告会在力一楼237会议室举办,来自浙江大学的李亚星研究员应邀主讲,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近代力学系穆恺特任副研究员主持。

 

作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之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备受瞩目。随着以液滴动力学为基础的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压电喷墨打印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印刷行业,而是作为智能制造技术广泛地出现在前沿科技中,如集成电路加工制造与活体组织生物印刷等。李亚星研究员在报告中为我们介绍了压电喷墨技术的独特优势,探讨了喷墨打印中的基础流体力学问题,重点包括喷头脉冲射流的破碎控制,液滴与纸面接触时的撞击以及与纸面接触后的铺展、晕染、渗透、蒸发等过程,揭示了物理现象背后的流动机理,并进一步探讨当前仍面临的诸多尚未解决的流体力学挑战。

2024322日上午,德国Max Planck研究所朱晓珏教授以“Turbulent transport to the extreme: from geophysical turbulence to porous media”为题,带来了另一场工程科学论坛报告,报告同样于力一楼237会议室举办,由近代力学系万振华教授主持。

 

朱晓珏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地球和天体运动中,旋转对流和磁对流的众多流体动力学研究案例。在地转流动中,对流尺度、动量传输、热传输以及动能和热耗散率等关键物理量可能呈现出独特特征,其将不受扩散影响,即在极端参数条件下达到终极区间。团队通过对旋转Rayleigh–Bénard对流开展直接数值模拟研究,有效验证了这些物理规律。对于磁对流,采用与旋转对流相同的研究思路,证实了即使流动不是真正的湍流,也可以实现无扩散影响的热传输尺度律。最后,受地球物理湍流中一些概念的启发,朱教授深入探讨了多孔介质中的输运极限。

两场工程科学论坛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为学院师生们提供了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两场报告会后,在场师生分别就相关问题同两位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两位主讲人也耐心回答了大家的问题。


报告人简介:

李亚星,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研究员,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海外)入选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流体力学,研究内容包括颗粒湍流、多相组分液滴动力学等。先后于2014年和202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20年至2023年期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合作研究。近年来,在多相组分液滴蒸发和颗粒湍流等领域开展系统性研究,在PRLPNASJFMLangmuir等刊物发表多篇一作文章。

朱晓珏 (Xiaojue Zhu) currently serves as an independent Max Planck Research Group Leader at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ar System Research in Göttingen, Germany. His group's primary research interests encompass geophysical and astrophysical turbulence, along with associated numerical techniques. He earned his PhD from the Physics of Fluids Group at the University of Twente in the Netherlands in 2018, followed by a two-year postdoctoral tenure at Harvard University. Dr. Zhu has authored 38 papers in refereed scientific journals, including publications such as Nature Physics,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invited review), PNA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and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本次报告会为2024年工程科学论坛第23期报告,报告由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