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工会
    • 现任领导
    • 学院党委
    • 院办公室
    • 历届领导
    • 规章制度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教学委员会
    • 人才引进委员会
    • 学生工作委员会
  • 系别设置
    • 近代力学系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 教育培养
    • 人才培养
      • 科技将军
      • 两院院士
    • 学科建设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文档下载
    • 院实验教学平台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工程与材料...
    • 副教授 - 热科学和能...
    • 副教授 - 精密机械与...
    • 副教授 - 近代力学系...
    • 教授 - 工程与材料科...
    • 教授 - 热科学和能源...
    • 教授 - 精密机械与精...
    • 教授 - 近代力学系(5...
    • 院士
    • 教授
    • 副教授
    • 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 大师讲席教授
  • 党建园地
    • 党务问答
    • 党务知识
    • 文档下载
  • 学生工作
    • 新闻中心
    • 奖学金
      • 助学金
      • 奖学金
    • 院团委
    • 院学生会
      • 学生会概况
    • 院研究生会
      • 研究生会概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信息
  • 科学研究
    • 学院级重点实验室
    • 校级科研机构
    •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
    • 科研动态
    • 科研机构
    • 科研获奖
    • 项目及专利

工程科学论坛之“氢燃料电池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报告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31浏览次数:10

10月25日下午,同济大学李冰教授受邀在西区力学五楼901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氢燃料电池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报告会由工程科学学院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特任教授李桂强主持。

本报告聚焦氢燃料电池技术如何突破瓶颈,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同济大学李冰教授分享其团队在燃料电池“芯片”即电极层面的重大科研进展与产业化成果。

作为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标委会秘书长,李冰教授展示了其团队如何从基础研究出发,直面“大功率、高可靠、长寿命”三大挑战。报告深入解析了其独创的“有序级联孔隙”构筑方法、“离聚物定向覆盖”新结构与“电极状态定向纠偏”新策略。该技术通过对孔隙结构的定向调控和三相界面的“鞍形”设计,精准解决了氧气传输和结构稳定性等核心难题。

这项源头创新已支撑未势等企业铂载量大幅降低,支撑东方电气等企业实现燃料电池万小时寿命的国内首次突破,并推动了“氢进万家”国家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是高校科研攻坚克难、赋能国家能源转型的典范之作。

在自由讨论环节中,参会师生就氢燃料电池技术等问题与李冰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互动。整个讲座过程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师生们都受益匪浅。

 

报告人简介:

李冰,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A类)获得者,上海市东方拔尖人才,担任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主要围绕燃料电池电极界面传输与转化过程研究。提出了离聚物定向覆盖“鞍形”三相界面新结构,发展了水醇蒸发调控的有序级联孔隙构筑新方法,显著提升了气体传输效率,实现了0.8伏处高效电位下电流密度倍增;提出了湿焓状态协同寻优的电极状态定向纠偏方法,发明了抗自由基催化层设计的衰减抑制新策略,寿命国内首次突破1万小时。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中国中车、潍柴动力、长城汽车等20余家企业,并实现9件专利转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6项,中车重大项目等产学研合作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ES等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单篇最高他引950次,入选全球生涯科学影响力前2%榜单。出版著作3部,牵头制定国际团体IHFCA标准2部和行业标准1部;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中国发明协会创业创新发明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

 

撰稿人:王敏 许亮 沙盈吟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
邮编:230027电话:0551-636077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科学学院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