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工会
    • 现任领导
    • 学院党委
    • 院办公室
    • 历届领导
    • 规章制度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教学委员会
    • 人才引进委员会
    • 学生工作委员会
  • 系别设置
    • 近代力学系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 教育培养
    • 人才培养
      • 科技将军
      • 两院院士
    • 学科建设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文档下载
    • 院实验教学平台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工程与材料...
    • 副教授 - 热科学和能...
    • 副教授 - 精密机械与...
    • 副教授 - 近代力学系...
    • 教授 - 工程与材料科...
    • 教授 - 热科学和能源...
    • 教授 - 精密机械与精...
    • 教授 - 近代力学系(5...
    • 院士
    • 教授
    • 副教授
    • 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 大师讲席教授
  • 党建园地
    • 党务问答
    • 党务知识
    • 文档下载
  • 学生工作
    • 新闻中心
    • 奖学金
      • 助学金
      • 奖学金
    • 院团委
    • 院学生会
      • 学生会概况
    • 院研究生会
      • 研究生会概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信息
  • 科学研究
    • 学院级重点实验室
    • 校级科研机构
    •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
    • 科研动态
    • 科研机构
    • 科研获奖
    • 项目及专利

工程科学论坛之“空间载荷热管理技术进展”报告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16浏览次数:13

10月1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杨宝玉研究员受邀在西区力学五楼501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空间载荷热管理技术进展”。报告会由工程科学学院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程文龙教授主持。

杨宝玉研究员首先从“什么是空间载荷”和“什么是热管理”两个基本概念出发,为听众梳理了空间热管理的理论基础。他指出,空间载荷是航天器执行特定任务的核心设备,其性能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稳定的热环境。由于空间环境极端复杂,热管理在保障载荷精确运行和长期稳定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报告中,杨宝玉研究员深入阐述了空间载荷对热管理的特殊需求,系统介绍了空间热管理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途径。他结合具体案例,对低温制冷和热控系统的最新技术进展进行了分析,展示了我国在主动制冷、高效导热与精密温控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空间热控技术的发展,也为复杂工况下的载荷热稳定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最后,杨宝玉研究员提出了智能化、超稳、超精准的空间先进载荷综合热管理平台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他特别强调了空间红外光电载荷在航天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热管理技术仍是制约其性能提升的关键瓶颈。报告还分享了中国科学院技术物理所在低温制冷和高稳定热控等方向取得的技术突破,这些进展显著提升了红外载荷的核心性能指标,为未来高精度空间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由讨论环节,参会师生就高精度温度传感器、主被动复合热设计准则等问题与杨宝玉研究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互动。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受益匪浅。

报告人简介:

杨宝玉,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空间载荷热管理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高可靠空间低温制冷、高能效热控技术、智能仿真标校优化、高精度低干扰机械制冷控制等研究工作。承担了中高轨量子卫星、空间站巡天望远镜、风云卫星、抢占制高点探源专项ET卫星等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载荷热管理项目。近5年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28篇,申请发明专利37项,授权发明专利25项。上海市宇航学会空间应用专委会委员,202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优秀党员。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
邮编:230027电话:0551-636077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科学学院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