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工会
    • 现任领导
    • 学院党委
    • 院办公室
    • 历届领导
    • 规章制度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教学委员会
    • 人才引进委员会
    • 学生工作委员会
  • 系别设置
    • 近代力学系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 教育培养
    • 人才培养
      • 科技将军
      • 两院院士
    • 学科建设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文档下载
    • 院实验教学平台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工程与材料...
    • 副教授 - 热科学和能...
    • 副教授 - 精密机械与...
    • 副教授 - 近代力学系...
    • 教授 - 工程与材料科...
    • 教授 - 热科学和能源...
    • 教授 - 精密机械与精...
    • 教授 - 近代力学系(5...
    • 院士
    • 教授
    • 副教授
    • 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 大师讲席教授
  • 党建园地
    • 党务问答
    • 党务知识
    • 文档下载
  • 学生工作
    • 新闻中心
    • 奖学金
      • 助学金
      • 奖学金
    • 院团委
    • 院学生会
      • 学生会概况
    • 院研究生会
      • 研究生会概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信息
  • 科学研究
    • 学院级重点实验室
    • 校级科研机构
    •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
    • 科研动态
    • 科研机构
    • 科研获奖
    • 项目及专利

工程科学学院本科生在沙漠中上跨界创新课

发布时间:2025-09-06浏览次数:13

沙漠中不仅有黄沙,还有玉米、高粱和向日葵绽放的绿洲。一场跨学科的治沙实践,让力学原理在乌兰布和沙漠焕发出惊人生命力。

9月2日至4日,工程科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部分党员与2024级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强基班等师生代表共39人,在学院党委副书记牟玲带领下前往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土壤化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在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教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学习交流和劳动实践,深入了解了沙漠土壤化治理的力学机理与技术路线。

9月3日下午,易志坚教授为师生们作了题为《力学治沙——跨学科创新之路》的报告。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经历,分享了“沙漠土壤化”的探索思路及力学成果。他勉励同学们要“敢于跨界,敢闯无人区,用科学原理和事实说话”。他生动诠释了对科学精神的追求既要实现自身价值,又要为国家需求与发展作出贡献。这既是一堂力学专业课,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学生们从易志坚教授的讲述中感受到他对力学治沙研究的热忱与赤诚。

报告结束后,师生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跟随易志坚教授参观沙漠土壤化基地,并进行分组实验。乌兰布和沙漠中,一片“绿洲”上生长着玉米、高粱、萝卜等作物,向日葵也在沙漠中绽放。师生们见证了“沙变土”实验,将一种特殊粘合剂添加到沙子颗粒物质中,使原本分散的沙粒变成了加水形成流变体、干燥结成块状固体的“土壤”。通过现场参观和动手劳动实践,大家直观认识了沙漠土壤化治理的力学机理,深刻领悟到易志坚教授团队敢于创新与突破的科学精神。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上午9时,师生们在住地收看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大会阅兵仪式直播。大家深切感悟到先辈们浴血奋战时的艰苦卓绝,感受到如今祖国的繁荣富强与人民的幸福安康。

研学期间,师生们还一同参观了宁夏博物馆,感受到宁夏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为此次研学活动增添了更多人文底蕴。

内蒙乌海乌兰布和沙漠土壤化基地于2024年8月30日挂牌成为工程科学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此次研学正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研学活动融抗战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引导师生感悟历史使命与科技报国责任,积极探索思政育人创新路径,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撰稿:尹江燕)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
邮编:230027电话:0551-636077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科学学院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