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工会
    • 现任领导
    • 学院党委
    • 院办公室
    • 历届领导
    • 规章制度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教学委员会
    • 人才引进委员会
    • 学生工作委员会
  • 系别设置
    • 近代力学系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 教育培养
    • 人才培养
      • 科技将军
      • 两院院士
    • 学科建设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院实验教学平台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工程与材料...
    • 副教授 - 热科学和能...
    • 副教授 - 精密机械与...
    • 副教授 - 近代力学系...
    • 教授 - 工程与材料科...
    • 教授 - 热科学和能源...
    • 教授 - 精密机械与精...
    • 教授 - 近代力学系(5...
    • 院士
    • 教授
    • 副教授
    • 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 大师讲席教授
  • 党建园地
    • 党务问答
    • 党务知识
    • 文档下载
  • 学生工作
    • 新闻中心
    • 奖学金
      • 助学金
      • 奖学金
    • 院团委
    • 院学生会
      • 学生会概况
    • 院研究生会
      • 研究生会概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信息
  • 科学研究
    • 学院级重点实验室
    • 校级科研机构
    •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
    • 科研动态
    • 科研机构
    • 科研获奖
    • 项目及专利

中国科大人形机器人前沿交叉技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3-05浏览次数:10

为深化人形机器人领域多学科交叉创新,推动前沿技术向实际场景应用转化,中国科大人形机器人研究院于3月1日在西校区力五楼501会议室举办“人形机器人前沿交叉技术论坛”。本次论坛以“前沿交叉·技术融合·场景应用”为主题,汇聚了校内40余位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及联合实验室科研骨干,围绕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关键共性难题及多场景应用展开深入研讨,为学校跨学科协同创新注入新动能。

工程科学学院执行院长、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吴恒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的交叉领域,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交叉优势,加速实现“基础研究-技术突破-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创新。

上午的报告环节由工程科学学院副院长张世武教授主持,他详细介绍了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在仿生驱动、运动控制、触觉感知、具身智能等方向的整体研究规划与阶段性成果。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展示了多元化的研究成果及应用进展。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江俊教授分享了理实交融的“机器化学家”探索,其团队开发的AI赋能自动化实验系统在国际上取得多项突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孙达特任教授介绍了工业协作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等技术的课题组研究成果及应用进展;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雪锦教授阐述了复杂场景三维感知与重建技术方面的课题组最新研究进展,该技术可显著提升人形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能力;工程科学学院王柳特任教授展示了近年来在脑血管介入磁控导丝机器人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方面的进展,有望在医疗手术领域取得突破性应用。

此外,工程科学学院孙帅帅特任教授研发的磁流变关节技术可显著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关节爆发力;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庄涛涛教授提出的圆偏振光交互技术为非接触式人机交互提供了新思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吉建民副教授提出具身智能分层架构;工程科学学院董二宝副教授介绍仿人双臂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系统化研究及应用落地,季超博士展示多模态大模型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探索,则进一步展现了机器人系统集成创新方面的重要进展。

下午的报告环节由董二宝副教授主持,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传感与智能交互、新型材料结构等关键技术的前沿进展。工程科学学院潘挺睿教授提出“离电智能触觉感知技术”,为机器人精细化操作感知提供了新思路;王洪波特任研究员研发的六维力触觉传感器可实现高灵敏力和接触测量;李木军副教授的全集成柔性传感器实现力学响应宽域覆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曹洋副教授探讨了3D人-物交互理解技术;吴乐特任副研究员展示了陈勋教授课题组在脑机接口信号处理技术方面的最新突破,为人形机器人环境感知及人机交互提供了前沿技术支撑。工程科学学院冯伟特任教授还提出了可切换粘附性能的表面结构,在机器人爬壁应用方面展示出巨大潜力;陈华特任副研究员提出了仿生液冷散热方案,有望提升人形机器人系统的热管理能力;张祥博士后展示了多尺度仿生人工韧带材料的研究进展,为机器人仿生结构设计带来了新思考。

论坛特别设置自由研讨环节,数学学院陈发来教授等与会专家围绕“人形机器人共性技术瓶颈”“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将结合论坛研讨成果,设立一批攻关课题,并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展联合研究,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装配、科学实验、医疗手术及应急救援等场景的示范应用。

本次论坛通过搭建学科交叉对话平台,有效促进了学校人形机器人领域“基础研究-技术突破-产业落地”创新链的衔接。未来,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将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完善跨学科协同创新机制,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贡献科大力量。

(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工程科学学院)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
邮编:230027电话:0551-636077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科学学院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