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工会
    • 现任领导
    • 学院党委
    • 院办公室
    • 历届领导
    • 规章制度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教学委员会
    • 人才引进委员会
    • 学生工作委员会
  • 系别设置
    • 近代力学系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 教育培养
    • 人才培养
      • 科技将军
      • 两院院士
    • 学科建设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院实验教学平台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工程与材料...
    • 副教授 - 热科学和能...
    • 副教授 - 精密机械与...
    • 副教授 - 近代力学系...
    • 教授 - 工程与材料科...
    • 教授 - 热科学和能源...
    • 教授 - 精密机械与精...
    • 教授 - 近代力学系(5...
    • 院士
    • 教授
    • 副教授
    • 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 大师讲席教授
  • 党建园地
    • 党务问答
    • 党务知识
    • 文档下载
  • 学生工作
    • 新闻中心
    • 奖学金
      • 助学金
      • 奖学金
    • 院团委
    • 院学生会
      • 学生会概况
    • 院研究生会
      • 研究生会概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信息
  • 科学研究
    • 学院级重点实验室
    • 校级科研机构
    •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
    • 科研动态
    • 科研机构
    • 科研获奖
    • 项目及专利

英才班师生走进四川梓潼“两弹城”

发布时间:2024-11-18浏览次数:66


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为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触摸科学家奋斗足迹,11月15日-17日,我院组织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精密光机电与环境科技英才班、吴仲华英才班、新能源科技英才班部分师生一行90人,在学院党委副书记牟玲带领下赴四川开展研学活动。

师生们先后参观了中国第一个以核科技、核武器为主题的科学技术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走进了全国唯一、不可复制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两弹城,深刻感受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家国情怀和崇高境界。

两弹城建于60年代后期,在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的“两弹一星”邓稼先、于敏、钱学森、郭永怀、钱三强、王淦昌等老一辈国防科学家,正是他们的艰苦探索,才有了从两弹起步到卫星上天的重大突破,才有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健臂膀。展馆还原了从铀矿资源发现到理论验证的工作现场,3D实景展现了原子弹爆炸的骇人威力,1:1还原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模型,令人震撼。“两弹城”里保存完好的将军楼、邓稼先旧居、战备防空洞遗址,让那段充满“硝烟”的红色岁月平添了几分厚重感。

  

在“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旧居,狭小简朴的居室墙上挂着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和邓稼先的手稿复印件,引领师生穿越时空,回望那段艰难的岁月,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祖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奉献精神像一束光照进大家心中。

青山铸剑、壮我国威。两弹城的探访学习,英才班同学们追忆我国两弹研制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重温先辈投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精神,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作为前身为钱学森先生创立的学院,我院的学生更应踏寻先辈足迹,积极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奋力书写“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辉煌篇章。

在四川研学期间,师生们还实地探访了数千年前中国先民留下的灿烂文明成果——“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亲眼见证了目前中国保存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从中汲取文化滋养,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带来的文化自信。

此次访学是一场生动的行走课堂,同学们不仅沉浸式体验了国家研制核武器的那段光辉历史,还深深的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伟大民族精神,感受信仰之力、理想之光,同时了解到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
邮编:230027电话:0551-636077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科学学院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