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工会
    • 现任领导
    • 学院党委
    • 院办公室
    • 历届领导
    • 规章制度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教学委员会
    • 人才引进委员会
    • 学生工作委员会
  • 系别设置
    • 近代力学系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 教育培养
    • 人才培养
      • 科技将军
      • 两院院士
    • 学科建设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文档下载
    • 院实验教学平台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工程与材料...
    • 副教授 - 热科学和能...
    • 副教授 - 精密机械与...
    • 副教授 - 近代力学系...
    • 教授 - 工程与材料科...
    • 教授 - 热科学和能源...
    • 教授 - 精密机械与精...
    • 教授 - 近代力学系(5...
    • 院士
    • 教授
    • 副教授
    • 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 大师讲席教授
  • 党建园地
    • 党务问答
    • 党务知识
    • 文档下载
  • 学生工作
    • 新闻中心
    • 奖学金
      • 助学金
      • 奖学金
    • 院团委
    • 院学生会
      • 学生会概况
    • 院研究生会
      • 研究生会概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信息
  • 科学研究
    • 学院级重点实验室
    • 校级科研机构
    •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
    • 科研动态
    • 科研机构
    • 科研获奖
    • 项目及专利

黄山能源论坛暨一带一路国际能源论坛在合肥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5-09浏览次数:173


4月20日,黄山能源论坛暨一带一路国际能源论坛在合肥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能源研究会和“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联合主办。具体组织工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负责。论坛旨在搭建起一个沟通、合作、共赢的国际能源合作网络,为促进世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马浩教授主持了上午的开幕式和论坛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副部长沈义竹代表论坛主办单位致欢迎辞,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沈义竹指出,论坛组委会致力于将黄山能源论坛打造成中国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年度活动,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产生,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开展绿色能源贸易,让能源发展成果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携手开创清洁美丽的能源发展新局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副院长倪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新的国际形式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促进和平发展、共赢美好未来的重要途径。当下,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该全面加快能源转型升级,转变传统能源结构,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为开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国际合作的新局面贡献力量。

 上午来自“一带一路”国家能源领域三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特邀报告,分别是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Min Suk Cha教授为大家带来的《等离子体科技——助力电气化未来》、埃及开罗大学的Reda Hassanien教授为大家带来的《太阳能热能和光伏在农业温室的先进应用》、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工程技术大学的Muzaffar Ali教授为大家带来的《发展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实现建筑和工业脱碳的零排放转型》。提问环节,现场观众与报告嘉宾进行了充分交流。

 下午的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安徽省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刚教授主持。浙江大学的骆仲泱教授为大家带来《“双碳”目标下生物质清洁高效低碳转化利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何玉荣教授为大家带来《寒地新型储能材料开发及储能过程强化》、清华大学的符泰然教授为大家带来《空天动力系统高温非接触热测量技术研究进展》,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能源需求、合作机遇和挑战,寻求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实现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共享发展。

 本次论坛还通过寇享学术全程直播,吸引了国内外1630余人次线上参与。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探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能源需求、能源合作机遇与挑战,共商全球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计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
邮编:230027电话:0551-636077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科学学院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