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工会
    • 现任领导
    • 学院党委
    • 院办公室
    • 历届领导
    • 规章制度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教学委员会
    • 人才引进委员会
    • 学生工作委员会
  • 系别设置
    • 近代力学系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 教育培养
    • 人才培养
      • 科技将军
      • 两院院士
    • 学科建设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文档下载
    • 院实验教学平台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工程与材料...
    • 副教授 - 热科学和能...
    • 副教授 - 精密机械与...
    • 副教授 - 近代力学系...
    • 教授 - 工程与材料科...
    • 教授 - 热科学和能源...
    • 教授 - 精密机械与精...
    • 教授 - 近代力学系(5...
    • 院士
    • 教授
    • 副教授
    • 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 大师讲席教授
  • 党建园地
    • 党务问答
    • 党务知识
    • 文档下载
  • 学生工作
    • 新闻中心
    • 奖学金
      • 助学金
      • 奖学金
    • 院团委
    • 院学生会
      • 学生会概况
    • 院研究生会
      • 研究生会概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信息
  • 科学研究
    • 学院级重点实验室
    • 校级科研机构
    •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
    • 科研动态
    • 科研机构
    • 科研获奖
    • 项目及专利

洽谈会 | 2024年宜昌市“招才兴业计划”校园专项招聘

发布时间:2024-04-16浏览次数:10

洽谈会时间:2024-04-17    18:00-20:00

洽谈会地点:西区学生活动中心(一楼)报告厅

图片


图片
图片

宜昌城市简介

图片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素有“三峡门户”之称,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华夏之母嫘祖的故里,是大国重器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所在地。现辖5区3市5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76万人。

宜昌是名副其实的清洁能源之都。世界最大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和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葛洲坝5座超级电站“连珠成串”,共同构成一条跨越1800公里的清洁能源走廊。截至今年2月16日24时,这条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上的六座梯级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3.5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1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超28亿吨,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能。截至2023年7月,三峡电站已累计发出16000多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我国居民2022年直接消耗的电力总量。在宜昌境内,共有460多个水电站巍峨屹立,最高年份年发电量占全国水电的10%,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动力心脏”。

宜昌是世界闻名的生态旅游之都。长江流经宜昌232公里,造就了“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独特城市风光,是中国十大秀美之城。贯通的长江,创造了中国最知名的峡谷景观,全长66千米的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全部位于宜昌境内。宜昌境内,共有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清江画廊、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4个5A级景区,23个4A级景区,景区数量位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2023年,宜昌市游客接待规模突破1亿人次,文旅综合收入超过1000亿元。

宜昌是日新月异的绿色产业之都。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来到宜昌,提出“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立规之地”的宜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解“化工围江”之困,已形成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文化旅游五大优势产业,2023全年净增“四上”企业1555家,突破历史新高。宜昌市绿色发展指数全省第一,获评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2020年)、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和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2023年)。2023年,宜昌经济总量达5756亿元,增速7.1%,首次挺进全国50强,位居49位。人均GDP达到14.7万元,稳居中部地区第1位。宜昌在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中,探寻出一条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

宜昌是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名城。宜昌是屈原故里、昭君家乡、嫘祖山庙、三国故地,拥有2400多年历史,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宜昌备受文化名人青睐,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文著述。既有“李白三过荆门山”、“苏轼赋诗三游洞”等耳熟能详的文化故事,又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等脍炙人口的名句名篇。欧阳修之于宜昌,更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据统计,在《欧阳文忠公全集》中,记述夷陵、写于夷陵的诗文达140篇(首),约占其全部诗文创作的20%以上,记录了欧阳修在此地为官县令时的见闻,描绘了夷陵地区的秀美风光。宜昌历史波澜壮阔,留下许多英雄史诗。1938年,为保存抗日力量,国民政府组织内迁,长江水道成为向大后方撤退的主要运输通道。地处“川鄂咽喉”的宜昌成为这场战略大转移的中枢,先后在此成功转运了近10万吨的兵工器材、近9万吨物资和3万多人民,实现了“宜昌大转移”的奇迹,被称为“东方的敦刻尔克”。

当前,宜昌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力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这里山水如画,风光秀美,长江沿线一步一景,四时不同,上游“青峰峡江隐小镇”,城区“一面云山一面城”,下游“江阔绿野田园城”;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年产柑橘400万吨,产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年产干茶11.25吨,产量约占全国二十分之一。这里钟灵毓秀、朝气蓬勃,把握产业演进规律,在新赛道上驭风驰骋,奔赴新时代的诗与远方。

宜昌,一座来电的城市。诚挚欢迎广大优秀人才前来感受悠久灿烂的巴楚文化、云蒸霞蔚的山水画卷、气势磅礴的三峡工程,我们期待与各位来电,也期待各位与宜昌的山水、文化、生态、产业来电。

图片

毕业生重点人才政策

图片

1.大学生生活补贴

图片

政策内容:毕业5年内全日制的硕士、本(专)科生首次到宜昌城区企业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符合条件的3年内分别按12000元/年、6000元/年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2.博士生活补贴

图片

政策内容:企事业单位新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3年内发放15至30万元生活补贴。

3.租房补贴

图片

政策内容:新引进宜昌首次就业的博士、硕士、本科及以下学历毕业生,三年内可以1元/年租金申请入住人才公寓,或分别按12000元、9600元、6000元/年的标准领取租房补贴。

4.购房补贴

图片

政策内容:在宜首次就业(含返乡创业)五年内的博士(含D类及以上人才)、硕士(含E类人才)、本(专)科毕业生(含F类人才),在宜昌城区购买人才住房且为首套,符合条件的分别一次性发放10万元、6万元、5万元的“购房首付款补贴券”。购房补贴与租房补贴政策不重复享受。

5.公积金贷款服务

图片

政策内容:对B-G类人才,在宜昌住房公积金中心缴存住房公积金次月起,在宜昌区域购买首套首贷自住住房,可按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的1.2至1.5倍系数申请贷款。

6.公积金提取服务

图片

政策内容:对B-G类人才,在宜昌住房公积金中心缴存住房公积金次月起,租房可按最高额度的1.2至2倍系数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但不得超过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

7.青年人才驿站服务

图片

服务内容:为外地大学生(毕业5年内)来宜求职提供最长7天免费住宿。

图片

更多政策及服务事项通过“宜才码”微信小程序查看申领

图片

2024年宜昌市

“招才兴业计划”

招聘岗位介绍

图片

●2024年宜昌市“招才兴业计划”共提供校园招聘岗位6143个。其中全市事业单位岗位2321个,全市国有企业岗位1575个,中省在宜单位、非公企业及其他单位岗位2247个。详见二维码。

1.事业单位岗位。宜昌市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项招聘岗位和人才引进岗位,其中校园专项招聘岗位1323个,校园人才引进岗位998个。具体内容以招聘相关公告为准。

2.国有企业岗位。宜昌市国有企业招聘岗位共1575个,涉及企业34家。

3.中省在宜单位、非公企业及其他企业招聘岗位共2247个,涉及126家企事业单位。

图片

事业单位岗位二维码

图片

国有企业岗位二维码

图片

中省在宜单位岗位二维码


●事业单位校园专项招聘公告详见: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专题活动”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栏。http://rsj.yichang.gov.cn/content-63350-980703-1.html

●事业单位校园专项招聘考生4月10日至20日报名,报名入口:

1.电脑端报名入口:https://ycrsks.sc.yichang.gov.cn,打开电脑版宜昌人事考试服务平台首页,点击“网上报名”开始注册报名。

2、考生手机端报名入口:考生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宜昌人事考试服务平台首页,点击“网上报名”开始注册报名。

图片

注:为便于操作,建议考生使用电脑端进行网上报名。

图片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原文链接及相关附件

阅读原文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
邮编:230027电话:0551-636077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科学学院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