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工会
    • 现任领导
    • 学院党委
    • 院办公室
    • 历届领导
    • 规章制度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教学委员会
    • 人才引进委员会
    • 学生工作委员会
  • 系别设置
    • 近代力学系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 教育培养
    • 人才培养
      • 科技将军
      • 两院院士
    • 学科建设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文档下载
    • 院实验教学平台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工程与材料...
    • 副教授 - 热科学和能...
    • 副教授 - 精密机械与...
    • 副教授 - 近代力学系...
    • 教授 - 工程与材料科...
    • 教授 - 热科学和能源...
    • 教授 - 精密机械与精...
    • 教授 - 近代力学系(5...
    • 院士
    • 教授
    • 副教授
    • 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 大师讲席教授
  • 党建园地
    • 党务问答
    • 党务知识
    • 文档下载
  • 学生工作
    • 新闻中心
    • 奖学金
      • 助学金
      • 奖学金
    • 院团委
    • 院学生会
      • 学生会概况
    • 院研究生会
      • 研究生会概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信息
  • 科学研究
    • 学院级重点实验室
    • 校级科研机构
    •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
    • 科研动态
    • 科研机构
    • 科研获奖
    • 项目及专利

工程科学学院-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研究生导师交流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2-26浏览次数:13


12月22日下午,工程科学学院-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研究生导师交流会在力学五楼901会议室成功举办。工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刘明侯、副院长裴刚、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党总支书记胡芃、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余颖琳、教育主管张韵,工程科学学院和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部分研究生导师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副主任李桂强主持。

刘明侯首先对余颖琳副院长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强调了对工程科学学院和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的研究生培养高度重视,并对工程科学学院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研究方向与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前沿的应用平台的合作充满了支持和期待,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互相支持,为研究生的教育激发更多灵感,推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更上台阶。

裴刚在发言中表示,工程科学学院和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之间的合作源远流长,过去几年又有了较大发展和突破,由所系结合发展为科教融合,合作更加紧密。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使双方更加深入了解年轻教师的研究方向,深挖合作契机,共同努力,将双方合作由简单的人才培养真正过渡到更加紧密的科研项目合作。

余颖琳介绍了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的基本情况,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使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的年轻导师充分融入科大文化,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双方坚持立德树人,基于科研合作和科技攻关更加紧密的互相交流,寻求更多发展机会。

  

  

  

交流会上,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研究生导师张郁做了题为《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验与数值模拟进展》的报告,林文野做了题为《可再生能源和相变蓄能在建筑环境中的优化利用》的报告,陈炯聪做了题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挑战及其在配用电实践探讨》的报告,王小波做了题为《流化床压缩站污水处理技术简介》的报告,王文军做了题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机制和工具分享》的报告,王文胜做题为《深远海大型波浪能移动能源平台研建以及多种能源融合综合利用》的报告,工程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马浩做了题为《多尺度热输运和能量转换》的报告,张晓愿做了题为《航空燃料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报告,徐斌做了题为《被动式热管理在热环境调控及高热流热控问题中的研究进展》的报告。

最后,导师们就研究生培养、科教融合、项目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希望能够共享资源,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同时开展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
邮编:230027电话:0551-636077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科学学院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