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工会
    • 现任领导
    • 学院党委
    • 院办公室
    • 历届领导
    • 规章制度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教学委员会
    • 人才引进委员会
    • 学生工作委员会
  • 系别设置
    • 近代力学系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 教育培养
    • 人才培养
      • 科技将军
      • 两院院士
    • 学科建设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院实验教学平台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工程与材料...
    • 副教授 - 热科学和能...
    • 副教授 - 精密机械与...
    • 副教授 - 近代力学系...
    • 教授 - 工程与材料科...
    • 教授 - 热科学和能源...
    • 教授 - 精密机械与精...
    • 教授 - 近代力学系(5...
    • 院士
    • 教授
    • 副教授
    • 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 大师讲席教授
  • 党建园地
    • 党务问答
    • 党务知识
    • 文档下载
  • 学生工作
    • 新闻中心
    • 奖学金
      • 助学金
      • 奖学金
    • 院团委
    • 院学生会
      • 学生会概况
    • 院研究生会
      • 研究生会概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信息
  • 科学研究
    • 学院级重点实验室
    • 校级科研机构
    •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
    • 科研动态
    • 科研机构
    • 科研获奖
    • 项目及专利

工程科学论坛之“多能互补能源系统”报告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0-16浏览次数:10


10月12日下午,金红光院士在西区第三教学楼3C201教室受邀为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多能互补能源系统”。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明侯教授主持。


 金红光院士给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本场报告聚焦能的梯级利用原理、方法与应用。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阐述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表明了高碳能源低碳转化利用的重要性。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阐明能量、能质、能势的关联与区别,指出未来能源利用的突破点在能质能势转化上。能源的有序转化从根本上做到能耗、污染、降碳三位一体,降低燃料转化不可逆损失,实现燃料源头节能,突破卡诺定理,燃料化学梯级利用。在报告的后半部分,金红光院士从无火焰燃烧、脱碳能源系统、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等领域,用实例和数据说明能源互补系统和能量梯级利用的优势与前景。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了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与特点,促进了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学术交流,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


报告人简介:

 金红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期从事力学和能源动力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建立了燃料化学能梯级利用和多能源互补的能质理论,提出了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等。发现了燃烧中CO2定向迁移的新现象,提出了捕集CO2的化学链燃烧动力系统在燃料化学能有序释放、聚光太阳能热化学发电、无火焰燃烧等方面,为燃料源头节能和控制温室气体做出了重要创新性贡献。担任国际学术期刊Applied Energy、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的Subject Editor、Guest Editor和编委。现任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励。本次报告会为2023年工程科学论坛第23期报告,报告由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支持。

 撰稿人:王敏 李亚慧 胡俊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
邮编:230027电话:0551-636077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科学学院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