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工会
    • 现任领导
    • 学院党委
    • 院办公室
    • 历届领导
    • 规章制度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教学委员会
    • 人才引进委员会
    • 学生工作委员会
  • 系别设置
    • 近代力学系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 教育培养
    • 人才培养
      • 科技将军
      • 两院院士
    • 学科建设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文档下载
    • 院实验教学平台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工程与材料...
    • 副教授 - 热科学和能...
    • 副教授 - 精密机械与...
    • 副教授 - 近代力学系...
    • 教授 - 工程与材料科...
    • 教授 - 热科学和能源...
    • 教授 - 精密机械与精...
    • 教授 - 近代力学系(5...
    • 院士
    • 教授
    • 副教授
    • 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 大师讲席教授
  • 党建园地
    • 党务问答
    • 党务知识
    • 文档下载
  • 学生工作
    • 新闻中心
    • 奖学金
      • 助学金
      • 奖学金
    • 院团委
    • 院学生会
      • 学生会概况
    • 院研究生会
      • 研究生会概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信息
  • 科学研究
    • 学院级重点实验室
    • 校级科研机构
    •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
    • 科研动态
    • 科研机构
    • 科研获奖
    • 项目及专利

高健研究员“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理论、实践与展望”报告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12-22浏览次数:84


12月20日上午9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副所长高健受邀做线上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理论、实践与展望”,报告由工程学院精密仪器与精密机械系执行主任刘诚教授主持。



本次报告高所长主要就“攻坚战前的背景与压力”、“攻坚战的打响与成效”、“大气污染防治挑战与展望”三个方面进行介绍。首先,他回顾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发展历程。2008年以来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引起重视,并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形成了空前的压力。在2013年1月的重霾之后,PM2.5面临“科研多,共识少;成果多,支撑少”的问题,引起污染来源的争议与讨论。



随着大气国十条和相关法律的颁布,以及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调整等措施的实施,2013-2020年主要污染物浓度降幅显著可观。高所长以北京市为例,从PM2.5来源变化、空气质量优良率、重污染天数等多种角度展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显著成效。高所长提出,北京市1998年以来16阶段的治理经验是可复制并具有特殊性的,越来越多的城市将走上高质量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PM2.5降幅显著,但重污染事件仍有发生,O3污染加重带来了新一轮的“威胁”。从单类污染到复合污染,到多种生态问题协同,高所长认为我们在面临着更大难度的同时,也迎来了更多的机会。基于十九大传达的精神,我们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精准治污。高所长的讲解内容丰富,逻辑清晰,让与会的师生们对大气污染防止攻坚战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在自由讨论环节,参会师生就清零能源企业的实施方法、遥感设备的具体应用、资源型城市的政策制定等方面与高所长进行交流互动。高所长指出燃煤锅炉的清零方式重点在于技术改造与升级;而遥感与地基监测手段的结合应当扬长避短,并且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无人机设备的使用需要考虑到续航、承重能力以及安全保障等问题。此外,高所长以淮北市为例和师生探讨了资源型城市的政策制定,提出能源的转型应当是稳步的、循序渐进的,实现从粗放化向精细化的转变,虽然面临更大的压力,但在更好的技术加持下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双方交流深刻,与会师生反响热烈。


报告人简介:

高健,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颗粒物来源解析、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研发与应用等,发表研究文章14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h-index 38,多次被国内外学术研讨会邀请报告(如iLEAPs大会、全国大气环境学会年会、中科院大气所LAPC实验室年会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得环保部科技二等奖2项,国家专利奖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科技部大气专项、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作为专家参与北京奥运会、APEC会议、杭州G20会议、厦门金砖会议等重大社会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在国家“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控制”攻关专项中负责2+26城市颗粒物源解析工作,颗粒物源解析技术专家组成员。

本次报告会为2021工程科学论坛第41期报告,报告由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支持。

 撰稿人:胡衍雷 刘浩然 王兴皓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
邮编:230027电话:0551-636077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科学学院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