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工会
    • 现任领导
    • 学院党委
    • 院办公室
    • 历届领导
    • 规章制度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教学委员会
    • 人才引进委员会
    • 学生工作委员会
  • 系别设置
    • 近代力学系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 教育培养
    • 人才培养
      • 科技将军
      • 两院院士
    • 学科建设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文档下载
    • 院实验教学平台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工程与材料...
    • 副教授 - 热科学和能...
    • 副教授 - 精密机械与...
    • 副教授 - 近代力学系...
    • 教授 - 工程与材料科...
    • 教授 - 热科学和能源...
    • 教授 - 精密机械与精...
    • 教授 - 近代力学系(5...
    • 院士
    • 教授
    • 副教授
    • 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 大师讲席教授
  • 党建园地
    • 党务问答
    • 党务知识
    • 文档下载
  • 学生工作
    • 新闻中心
    • 奖学金
      • 助学金
      • 奖学金
    • 院团委
    • 院学生会
      • 学生会概况
    • 院研究生会
      • 研究生会概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信息
  • 科学研究
    • 学院级重点实验室
    • 校级科研机构
    •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
    • 科研动态
    • 科研机构
    • 科研获奖
    • 项目及专利

第一届微纳尺度流动研讨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1-04-20浏览次数:1305

2021年4月16日-18日,由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一届微纳尺度流动研讨会”在合肥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加强国内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聚焦流体力学与生命科学、材料学、医疗健康、能源环境、先进制造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方向,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共同探索微纳尺度流动相关方向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和技术问题。近50位本领域的知名专家与青年学者受邀出席了研讨会,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科院力学所等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微纳尺度流动专业组组长、本次大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司廷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会议的相关情况。

本次研讨会围绕微纳尺度多相流动与界面现象、生物微流控与实现方法、复杂器件与先进材料等专题安排了20个邀请报告。与会专家和学者们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经验分享,并针对微纳尺度流动与人民生命健康、国家重大需求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热烈讨论。

 

 

 

微纳尺度多相流动与界面现象专题共有6个会议报告。清华大学孙超教授、南方科技大学邓巍巍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刘赵淼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陈晓东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李高进副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蒋玺恺副研究员分别介绍了“Leidenfrost液滴的微爆之谜”、“Open microfluidics(开放空间微流控)的一些例子”、“基于同轴毛细管装置的复合液滴形成及射流界面演化研究”、“微尺度多相流——从基础到应用”、“自推进Janus复合液滴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离子液体自由界面电喷射及液面结构”。这些报告针对微纳液滴的产生、运动、融合和起爆等不同过程,从流体机理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生物微流控与实现方法专题共有8个会议报告。大连理工大学覃开蓉教授、北京大学熊春阳教授、西北大学张策教授、深圳大学王奔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龚晓波教授、浙江大学边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关东石研究员、上海理工大学赵嘉毅博士分别汇报了“微流控细胞动力学分析”、“微流控芯片与细胞力学生物学”、“微纳流控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干细胞微型机器人的靶向递送”、“细胞尺度流固耦合数值分析及其应用”、“Binary states of red blood cells under shear flow”、“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微流变计测量微纳尺度接触线动力学”、“MDPD中的高精度状态方程”,针对微流控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以及新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的实现方式,从流体力学角度阐述了微环境中力学信号和生化信号作用下细胞形状、运动形式和细胞内生化信号等的动力学响应,并提出了针对生物软材的新型实验方式以及多细胞运动模拟的新方法。

 

 

 

复杂器件及先进材料专题共有6个会议报告。华南师范大学水玲玲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任玉坤教授、深圳大学周学昌教授、江苏大学张忠强教授、上海大学巫金波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冀健龙副教授分别介绍了“微流体限域自组装结构与应用研究”、“基于液态金属液滴的跨介质运动传输器件”、“室温液态金属:从微纳米液滴到瞬态可回收电子器件与材料”、“基于时间维度选择性机理的海水淡化研究”、“基于微液滴蒸发自组装的钙钛矿微纳结构高通量制备”、“微流控芯片制备方法及传感应用”。从微纳尺度流动的创新应用角度,介绍了功能结构微球在防伪显示、电化学检测以及超润湿表面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液态金属微液滴在连续/间歇驱动、柔性可回收电子器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微流控在健康医疗、电子皮肤、软体机器人等方面的前景。

本次研讨会圆满完成了拟定的议程,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研讨会提供了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凝炼了微纳尺度流动在多学科交叉方面的新生长点,坚定了代表们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提出微纳尺度流动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技术问题、协作组织承担国家重大任务以及针对需求或产品组织交叉研究的决心和信心,并进一步明确了微纳尺度流动的长远发展方向。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
邮编:230027电话:0551-636077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科学学院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