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工会
    • 现任领导
    • 学院党委
    • 院办公室
    • 历届领导
    • 规章制度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教学委员会
    • 人才引进委员会
    • 学生工作委员会
  • 系别设置
    • 近代力学系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 教育培养
    • 人才培养
      • 科技将军
      • 两院院士
    • 学科建设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文档下载
    • 院实验教学平台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工程与材料...
    • 副教授 - 热科学和能...
    • 副教授 - 精密机械与...
    • 副教授 - 近代力学系...
    • 教授 - 工程与材料科...
    • 教授 - 热科学和能源...
    • 教授 - 精密机械与精...
    • 教授 - 近代力学系(5...
    • 院士
    • 教授
    • 副教授
    • 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 大师讲席教授
  • 党建园地
    • 党务问答
    • 党务知识
    • 文档下载
  • 学生工作
    • 新闻中心
    • 奖学金
      • 助学金
      • 奖学金
    • 院团委
    • 院学生会
      • 学生会概况
    • 院研究生会
      • 研究生会概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信息
  • 科学研究
    • 学院级重点实验室
    • 校级科研机构
    •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
    • 科研动态
    • 科研机构
    • 科研获奖
    • 项目及专利

王柏懿校友做客科大精神报告会 讲述5907学子创新报国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9-08浏览次数:206

9月5日晚,我校5907校友、中科院力学所前副所长王柏懿研究员为工程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和研究生新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蓦然回眸一甲子——5907学子征战花絮采撷”的报告。本次报告会是“科教报国60年”科大精神系列报告会的一场,也是工程科学学院2018级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报告会由工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明侯教授主持,工程科学学院副院长吴恒安教授、59级留校教师王秀喜教授、吴峰教授等参加了报告会。



首先,刘明侯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王柏懿研究员。他指出,我校将迎来建校六十周年,红专并进一甲子,科教报国六十年,建校六十年来,几代科大人不忘初心、追求卓越,创新报国,在科教战线上谱写了辉煌绚丽的篇章,并积淀成丰厚独特的科大精神和科大文化。59级校友就是其中的代表,王柏懿研究员将用她和她的同学们的经历讲述科大不平凡的创业历程,畅谈她心中的科大精神。




报告会伊始,王柏懿介绍了工程科学学院的历史变迁和科大创建之初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郭永怀为力学与力学工程系(5907)本科生亲自制定的教学计划情况。她回顾了自己在科大求学的经历,并向大家展示了59级校友吴有生院士、杜善义院士、科技将军沈庆教授求学时的照片和精彩的科技人生。王柏懿骄傲地说:“科大是千生一院士,而我们‘5907’是‘百生两院士’和一位科技将军”。她鼓励大家说:“这些院士在读书的时候和大家一样都是普通的大学生,只要大家肯努力肯付出,将来一样能做出伟大的事”。



王柏懿在科大求学的年代,值科大创建之初,办学条件极为艰苦。学生宿舍旁就是庄稼地;手摇计算机只能在做毕业论文时才能分配到,且限时使用;由于教室紧张,大部分同学都是在宿舍里自习、复习功课和完成作业。但是作为“拼命三郎”的科大学生,常常找来大量的中外文资料参阅、自学。


王柏懿介绍了5907毕业生为“两弹一星”、铁路建设和石油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牛凤祥同学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停止核试验后,开展常规武器研制,多项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原子弹爆炸实验时,力学组的速报人员立即穿着防护衣,戴着防毒面具,乘着大卡车,高喊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在被火球刚刚烧焦的盐碱滩上奔驰。戎善樑同学为了国家氢弹事业,毕业后自始至终坚守草原25年。丁增杰同学解决了低温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瓶颈问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航天一等功。还有孙毅俊、毛鸿羽、游雄、刘章喜、魏乐裕、王震、刘济生等一批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夏如火烧,冬天如刀”的戈壁大漠,在东方红卫星、神州飞船的发射场,在浩瀚的海疆、在北国的油田和宝昆铁路现场,哪里需要,哪里就有科大人的身影。


最后,王柏懿缅怀了钱学森、郭永怀、林同骥等恩师,感恩母校的培养,祝福母校不断走向辉煌。她叮嘱在座的同学:“青年一代一定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要在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地方和领域,做出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工作。”她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坚定信念、乐于奉献,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她激励同学们放飞梦想,“世界是你们的,未来是你们的”。



刘明侯总结时指出,工程科学学院办学以来,走出了11位两院院士、6名科技将军、30多位国家杰青或优青。还有更多的同学们像59级优秀的毕业生那样,虽然没有头衔,也没有获得国家奖励,但他们在国家需要的地方,成为国家的栋梁。红专并进一甲子,科教报国六十年。今天,我们总结科大及其学子不平凡的创业历程,就是为了传承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弘扬科教报国的精神。


同学们被一幅幅画面吸引,被一张张照片感动,现场多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5907”学长学姐科技报国的事迹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必将激励着同学们努力学习,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学成文武艺,报效祖国和人民”。



王柏懿研究员简介:195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高速空气动力学专业,1964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事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中科院、航天部以及国家的科技进步奖5项。1992年担任力学所副所长,分管科研业务管理工作,2001年退休。现任中科院老科协力学所分会理事长,组织退休老同志建言献策、科普宣传。近年来,撰写了百万字的力学所所志,出版了两部李敏华院士传记,参与了多部曾在科大任教的老一辈科学家的传记的编纂,参与了有关钱学森、郭永怀纪念文章编写的组织与撰写工作,荣获2016年度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


(工程科学学院)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
邮编:230027电话:0551-636077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科学学院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