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言

发布时间:2017-10-18 浏览次数:2224

泱泱大国,东方巨龙。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家,正在二十一世纪加速腾飞。一个伟大的国家必然有着一个伟大的领导核心,中国这伟大的领导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而习近平总书记就是我们领导核心的领头羊。为什么是习主席?读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犹如来到了几十年前那个黄土高原的小农村,我明白了。

我看到了一个热爱知识,吃苦耐劳的习近平。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作为下乡知青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当时村里派人来接应,他的两个大箱子特别沉,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下地干活挣工分,习近平从一开始只挣六个工分,到后来能挣十个工分,几乎等价于一个农村精壮劳动力。晚上就点一个简陋的煤油灯看书,书本眼睛凑在煤油灯边上,鼻子也被煤油灯熏得黑黑的。在艰苦的环境里干着农活并干好农活,还能挤出时间汲取知识,更显示出他吃苦耐劳品质和对知识的热爱。

我看到了一个一心向党,坚持不懈的习近平。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习近平在“上山下乡”的运动中来到了农村。16岁,正是朝气蓬勃、有着一番雄心壮志的年龄,而他却在农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艰苦生活。但他没有怨言,出生在革命家族里的他似乎骨子里就有一种红色基因:服从党的决定来到乡下,与人民群众关系融洽,思想先进积极申请入团、入党。但也正是他的家族背景,使得他申请入团入党的路途变得无比艰辛。习近平不放弃,一次次提出申请,一次次被拒绝。而他从下乡以来辛勤劳动,帮助乡亲的名声逐渐扩散开来,最终,在大家的爱戴支持下,他成功入团入党,并被乡亲们选举为乡支部书记。虽历经磨难仍不忘初心;虽遍地荆棘仍永不言弃。正是他一心向党,坚持不懈的品质帮助着他一步步向迈进。

我看到了一个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习近平。被村民选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拥有职位也意味着有着更大的责任。与当时那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干部不同,为了村民的利益,习近平不怕事多。为了能让村民“吃得饱”,他在考察后提出打淤地坝,为此他特地请专业的人士计算可行性,努力说服村里思想保守的村民,并在施工建造时亲自上阵确保关键部位的万无一失。为了能让村民生活更方便,他外出学习并在回乡后大力发展沼气池,解决当地缺柴烧的问题。为了能让村民工作更高效,他创办了缝纫社,让专门的人负责缝纫赚取工分,其他人就有更多的时间,能更好的下地干活,同理,他还办了代销店、磨房、铁业社……办这些在以粮为纲的当时是有着风险的,但为了村民的利益他还是做了。为了让村民有更好的未来,他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开扫盲班亲自授课……他就是这样一个为了人民的利益有想法、会努力、愿意冒风险的人。北京方面奖励给他一辆摩托车,他第一时间让人换成了农机。踏踏实实、求真务实,无私忘我、一心为民,这都是能担当得起国家主席这一重任的必需品质,而习近平就是这些优秀品质的典范。

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读出了两个字:奉献。这七年的知青时光中,他无私的奉献,忘我的奉献。奉献自己的体力,奉献自己的才智,奉献自己的青春!他热爱知识、吃苦耐劳,这给了他能奉献地更多的基础;他一心向党、坚持不懈,这给了他在奉献这条道路上不断走下去的动力;他求真务实、一心为民,这给了他在奉献时能更好的获得成果。

习主席在梁家河村的七年知青时光里,折射出的非凡才干和高尚品质,正是他成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所必需的,他能担当得起这份荣誉和责任。也正是他的非凡才干和高尚品质,使得他要担当得起这一份荣誉和责任!

(工程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一班胡镇旺)